12月5日至6日,丹麦驻华大使馆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首届“中国-丹麦地方政府论坛”。中丹两国地方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约400人参加,并在绿色城镇化、促进公共健康、可持续食品与农业等领域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分享、业务对接与合作交流。丹麦生物技术先导诺维信公司参加论坛并分享了企业在推进城镇化绿色转型以及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努力与创新。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1978年至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56.1%,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增加到7.7亿,城市数量由19个增加到653个。城镇化迅速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人口过多过快聚集,大城市病开始显现: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生活质量下降。要高质量的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的目标,绿色化将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生物燃料的发展为绿色城镇化提供强劲动力
能源与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交通耗能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总汽油消费量为9776万吨。按照保守的增长率估算,这个数字将在2030年前后增长一倍,交通耗能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国际上,交通能源的清洁化和交通工具的电动化成为主要的发展路径,具体表现为更多液体生物燃料的使用、电动汽车的推广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等。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平台之间互为补充、互相融合,为绿色交通提供多样的解决方案。如正在开发的以乙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技术将成为连接生物燃料和电动汽车的桥梁,为交通能源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相比较于以电的形式转化而来的太阳能和风能,以乙醇形式存在的生物能源,具有就地生产、低成本储存、易大规模储备、较小运输损耗、稳定持续供能等特点。同时,液体生物燃料与现有汽车及加油站兼容,具有经济性和便利性,可以较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有助于较快较好的应对交通能源变革的挑战。”诺维信生物炼化商务总监周世丰介绍道,“除了提升油品质量,生物燃料还具有显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秸秆焚烧、消化陈次粮、减排温室气体等环保及粮食安全附加效果。”
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经过十余年的试点运行,在拉动农业、解决人畜不可食用粮食库存问题,保护环境,替代能源方面初见成效。未来,随着政府政策的倾斜、市场需求的增加,企业研发的投入及公众意识的提高,生物燃料将进一步带动粮食生产储存、饲料加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粮食加工产业升级及工艺装备等产业的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作用。
生物增效技术推动城镇污水资源化
人类自古泽水而居,水资源决定着人类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未缓解,而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水资源污染使这一矛盾更加严重。尽管近年我国的污水处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截止2015年,我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但仍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技术有待进步、再生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未来,污水处理将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转变,“污水处理”向“再生利用”转变。
“生物增效技术通过加入具有特定降解能力的生物菌群增强原有微生物种群的作用,提高污水处理系统自身处理能力,具有高效、节约、绿色的特点。少量添加就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废水与污泥处理成本,与传统化学处理方式相比,更加环保且可持续。”诺维信工业技术经理倪剑锋表示。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设定了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85%的目标。生物增效技术也将在“资源-产品-废弃”的线性增长模式向“资源-产品-资源”方式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自身需要,绿色化已成大势所趋。在全社会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过程中,生物技术作为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新动能,将在资源、能源开源节流方面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山山相连提供不竭的科技动力。 |